坚定信心 勇于担当 众志成城 复兴交大
王顺洪
(2015年8月23日)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
受党委常委会的委托,我今天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校党代会召开以来出现的新形势;
二是党代会精神落实推进情况;
三是当前学校发展中要把握好的四个重要问题;
四是当前学校发展中三项既紧迫又重要的工作;
五是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众志成城、复兴交大。
一、党代会召开以来出现的新形势
同志们!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改革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出现了的一些新特征:
一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国家意志,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作用巨大,海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也正不断扩大,对于我们来说,与我们高校职能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向海外延伸,实现大学的国际化和建设一流大学,意义重大,并且高铁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处于行业顶端,目前已成为中国转变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国家对外拓展的亮丽名片。时至今日,西南交大作为中国从事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最核心高校,若要错过此次绝佳机会,今后肯定再也难有复兴之日,再也难有如此好的复兴之机!这是学校极好的先发优势!
二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等等政策导向,国家经济规模处于世界第二、将强未强的关键时期,教育也将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这些均会给国家各方面政策和发展带来机会和变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会出现各种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好这一系列机遇,努力实现后发优势,实现在变化中赶超。
三是这一年工作中,我还看到了学校人力资源工作中的转机。我过去一直强调引才与引资,强调发展中的增量!一年中,我听到有关部门汇报时说,学校理工科学院1801名教师中有883位教师五年内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到校,这还不包括文科学院的教师啊!当时我确实是觉得难以置信,感到非常震惊和吃惊。但过后认真思考、反思,我觉得原因不在教师,而在我们管理层,在我们的考评、奖惩、分配机制,在我们是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发展的平台,我们自己要总结并加以改进。所以,现在我从中也看到了力量和希望,要加强引才引资,实现增量,同时要全方位加强学校管理和机制建设,全方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实现存量激活,试想一下,883名工科教师加上不少文科教师、再加上峨眉校区若干师资,经过努力实现全方位教师各方面水平的提升,那将是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现在有1500名左右的教师蛰伏在那里,差不多占全校教师一半了,要看到其中的潜在力量。
总之,我们现在面临极好的机遇,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这些机遇,为学校改革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党代会精神落实推进情况
老师们、同志们,党代会是今年一月底召开的,闭幕之后马上就开始放寒假,实际上时至今日党代会精神的落实推进真正也就半年时间。虽然只有半年时间,我已收到很多信息、看到很多情况,令人振奋和喜悦。在这半年中,从学校党政班子到各学院、从各职能部处到广大干部、从院士到普通教师都在主动对号入座,都紧紧抓住当前有利形势,抓住事关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工作,呈现良好开局。
(一)师生员工精神振奋,学校工作面貌出现新变化。
在党代会精神的鼓舞下,全校上下包括广大校友为了交大复兴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了,教职工、校友、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均有明显变化,不少干部和老师都说,这学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忙,这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的工作劲头的真实写照。
一是开始有信心。实现交大复兴是每一位交大师生和校友心中永远的梦想和追求,党代会提出实现交大历史性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正是全体交大师生和校友共同的心声。秉承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交大精神的当代交大人,踏着交大前辈的历史足迹,从内心深处焕发出要当合格历史传人、续写成都辉煌的昂扬斗志,从各个渠道汇聚到我这儿的信息,都让我倍受鼓舞,有关各个方面、各个种类的得奖情况、学科建设情况、人才工作情况等,我这儿暂且不说,我只说说校友的爱校、兴校热情、劲头普遍高涨,上学期末“双代会”上我讲过两位年轻校友为学校捐资的事,今天我告诉大家,在美国的校友们知道我九月底十月初要去参加交通大学美洲校友会团聚,现在也已经开始了募捐工作。暑假中,铁道工程专业八七级刘波校友,几次三番要到峨眉去看我,我说“你忙,不用专门来”,后来他还是约了土木学院的王平教授去了峨眉,专门表达对学校120周年校庆的心意,他个人要捐赠120万元。老师们,同志们!我认为,在座每一位同志、全体师生和校友都能感受到这股全校的爱校、兴校的强大力量,而且现在这股力量正在进一步汇聚。
二是开始有干劲。全校上下这半年可以说是蛮拼的,“五加二”、“白加黑”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干部教师中喝酒打麻将的情况少了,重视学习、勤勉工作、加班加点的情况多了,甚至不少同志这个暑假也都没有闲着,加快推进工作落实的步伐。全校上下都在辛劳工作中体味生命的价值、绽放人生的光彩、收获充实带来的快乐,学校的整个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都感到比过去累,比过去压力大,这是过去半年干部教师的真实感受。大家知道,走上坡路肯定累,但是是有希望、有奔头的累,正是大家的忙与累将铸就交大复兴的希望。
(二)重视工作落实,执行力得到明显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指出:“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学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举措都是汇聚了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的集体智慧,不抓好落实就会伤了师生校友的心。新一届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狠抓工作落实,不仅要把目标任务进行认真分解、责任到位,而且要定期督查、随时汇报。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说出去的话就要兑现。我们看到,半年来很多重要工作都在抓紧推进,从四大行动计划之文科优化调整到峨眉校区定位方案的讨论、听取意见,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活力到借助“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拓展海外办学空间,从提升中层干部队伍和科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与活力、全方位加强管理和培训到落实“一岗四责”党委主体责任,从加强协同创新,有多个协同创新项目往前推进到校庆工作的推进,从信息化等机构、资源整合到宣传工作实效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提升等等方面,一件件、一项项都是过去多少年的重点工作啊,现在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与进展。
(三)学术委员会发挥重要作用,教授治学进一步步入常态化。
在上学期的文科学科优化调整、新增专业、制定峨眉校区定位方案、人事制度改革等过程中,校学术委员会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话语权明显增强,哪些学科要撤销,哪些学科要整改,哪些专业要增设,学科专业怎么布局,这些学术问题都经过了学术委员会的投票决定。党委的态度非常明确,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今后凡是涉及学术的问题首先应该经过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学术委员会未审议通过的有关学术事项,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不能进行决策,并且今后随着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的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和整体议事决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有关学术方面的决策,要逐步转变成直接由学术委员会说了算。
半年来,全校上下开展的工作还有很多,大家都有目共睹,我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代表徐飞校长、代表校班子全体成员衷心地谢谢大家。当然,学校现在仍有一些情况令人不大满意,例如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没有得到根本的、彻底的扭转,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足之处,例如会议多、走出去少、工作效率还不够高、工作中的落地不够、浪费现象严重等,这些均要引起我们的警觉和足够重视,希望大家再去读一读党代会报告中所提的不足和我刚提的新产生的不足,认真体味,仔细琢磨,并主动对号入座,认真加以改进。
三、当前学校发展中要把握好的四个重要问题
老师们、同志们,一个人、一个单位最恐惧的是什么?是没有前进方向,是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所以,自上任第一天至今,我就反复强调方向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功可能是无用功甚至是负功,工作越努力,造成的损害会越大。经全校、全体师生反复讨论,现在学校党代会确定了学校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的确定,来之不易,我们就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工作、去努力、去落实、去推进。在落实、推进与贯彻过程中,除了引才引资、人才强校主战略等三大战略以及四大行动计划以外,我认为还有学校精神与文化方面的若干内容要花功夫去理顺、去培植。
(一)关于人心、决心、信心
我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的内核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心齐才能汇聚强大的力量。在迈向交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我们的人心齐不齐呢?我觉得还很不够。总体上大部分、大面上过得去,但还没有形成高质量的“人心齐、泰山移”格局,没有达到拔河比赛时那种一个号子、一个声音、一个目标、一起发力、一起拼搏的最佳状态,干部和教师的心思用在学校改革发展上还不够。在大家齐心协力发展学校的时候,我觉得全体师生干部有四个“千万不能做”:我们千万不能做拖拖拉拉、碌碌无为的“拖拉客”,千万不能做乱发议论、品头论足、不做实事的“评论员”,千万不能做纸上谈兵、知而不行的“讲解员”,千万不能做求全责备、指手画脚的“裁判员”,而要做埋头苦干、主动作为、主动担当、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战斗员”、“主人翁”。我们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受制于最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整个集体的战斗力,影响了整个集体的综合实力。所以,每一名交大人都不要做那块短板。
有了人心做坚强基石,我们还要有一股劲,有拼搏精神和坚强决心。清代文学家彭端淑曾作有一篇《为学》,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四川有一穷一富两个和尚,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朝圣。”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前去?”穷和尚回答说:“我带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说:“几年来我想雇船去,还未能实现呢,你凭什么去得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去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所以,《为学》开篇就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再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做,可能根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同样,再简单的事情,我们没有决心去做好一样会变得很困难。我过去常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刘延东副总理在今年的教育咨询会上说:“我都七十岁的人了,但许多工作和事情也都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地去开展。”更何况我们?我们做工作更要坚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工作决心,同时还要脱一层皮才行啊!全校上下要有这种奋力实现交大复兴的“拼命三郎”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直至三十年之后,西南交大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要有实现交大复兴的决心,更要有实现交大复兴的信心。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不少人认为这一目标高了一些,从我们的现实看肯定是高了些,但看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际进展,看看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规模及经济走向,看看我们国家的教育及教育走向,再看看世界上伴随着经济中心转移而出现的教育中心转移,这些都告诉我们心中要有一盏明灯指引航程!注意新闻和政策的老师都看到了一则新闻: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国家在1998年提出“985工程”以来,最高层再次聚焦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在中央深改组会议后,《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深改组强调建世界一流大学让北大清华脸红》,明显表达出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速度的不满,1998年5月至今已十七年,中央财政投巨资,精神上、政策上等诸多方面也给“985”高校大力扶持,反过来让多少非“985”高校难受、难堪、难过日子!现在,中央再提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我认为我们党代会提出的建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赶上了中央的进度,符合中央战略部署,没提反而不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信心满满地去努力,不努力永远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断接近目标。有人说,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用激情来壮胆,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实现的欲望更大一些,付出努力的动力也更大一些。我觉得说得有道理,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追梦脚步就会更快一些,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交大和全体交大人的战斗力和爆发力。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的刘圣化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讲:“你们啊,是不知不觉进了一所好大学!”这35年走过来,我越来越觉得咱们学校是一所好大学、一所伟大的大学。我们要相信交大的干部、交大的老师、交大的校友,我上学期两次会上讲到了峨眉时代也是成功的、辉煌的,进一步巩固了我校在铁路行业高等教育的领先地位,所以,我们交大后人不要自我泄气、自我贬低、自我矮化,而要认真总结并发扬。交大的干部、交大的老师、交大的校友则更要相信自己。同时,实现交大复兴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过程,尽管结果对于我们而言很重要,但过程同样也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代代交大人不断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不断夯实实现交大复兴的一个个坚实基础,奋斗目标也就越来越向我们靠拢了。实现“交大梦”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我们要保持住这份信心并不断向着胜利前进,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所以,我们校院两级班子和各级干部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务必重视本单位的人心、决心、信心建设。
(二)关于干部的使命与担当以及干部能上能下
我们都知道,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现交大复兴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落实离不开干部,干部队伍就是“交大专列”的火车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40多次强调担当,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他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实现交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干部的使命与担当同样非常重要。全校各级干部要时刻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担负起肩上的历史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党委的各项战略部署,讲实干,少说多做,千方百计把任务完成好,既要做成更要做优,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到挫折就往后撤,更不能想方设法把不好干的任务都往别人身上推、让上级挡,自己拣简单的、挑容易的干,全体干部要争当“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好干部就要重用,不合格的干部就要交出自己的岗位,让好干部去完成学校的复兴大业。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就是要重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明确提出“四种人”坚决调整下来,即: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干部要坚决调整。《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说:“干部用好了,队伍带好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局面就会为之一新;干部不合格,却始终赖在位子上下不来,失去的不仅是工作的主动权,而且影响群众对整个干部队伍的信任。”下一步,学校党委肯定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文件,确立能下的机制,例如:全校单位考核中连续几年处于末位、分值又很低的单位领导实行淘汰制,再如,全校干部工作是否胜任测评制,若测评的胜任率很低,则坚决调整;同时,学校还将认真执行调研员制度、任期满两届轮岗制等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奖励优秀、淘汰劣者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对于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干部,工作上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干部,以及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的干部,坚决从学校各级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同时要加大对干部的考核力度,让更多素质硬、有干劲、作风好的同志充实到干部队伍之中,不断增强学校干部队伍的蓬勃生机与活力,用一支素质过硬、敢拼敢冲的干部队伍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为实现交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三)发展、民生与教师自强
老师们、同志们!落后就要被淘汰,发展才是硬道理。西南交大要保持基业长青、要实现历史性复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唯一的选项就是发展,不发展就只有死路一条,不发展就无法向历史交待、无法向师生校友交待;我们在发展中形成的老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也都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有些问题随着发展就自然而然消解了,有些问题要在发展中慢慢消化,有些问题要依靠发展形成有利解决时机和物质基础后才能解决。我们仍然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全校要关心的重大问题。学校要发展就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更要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让广大师生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师生员工为了交大复兴辛勤努力、锐意进取,我们也必须要千方百计尽可能满足师生员工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统筹学校发展与改善民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员工工作生活在一个平安、美丽、智慧、和谐、幸福的校园中,让师生员工更有获得感、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要让师生和校友的心总是热的。民生工作无小事,这就需要全校各个方面都要掌握关注师生员工的诉求期待,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眼前能做的立马做,眼前不好做的要想办法抓紧往前做,眼前做不了的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让师生身心愉悦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同时,西南交大要发展、要复兴,这是全校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事情,特别是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师资强了,学生就优秀,交大也就越来越好了。大家知道,名师出高徒!高徒越多,学校名声就越来越好,招生的生源质量也就越来越好,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是高徒扬名声。所以,名师出高徒,高徒扬名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广大教师要自强,要有大追求、大抱负,不能只是“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我们都知道,懒人在哪个单位都得不到同情,更不会得到尊重,西南交大正在爬坡上行,我们不养懒人,管理机制也不允许我们养懒人。我们都在交大这棵大树上登高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在交大这棵大树上做“寄生虫”,不能当“啃老族”,而要自强自立,每一位都能自觉地为学校这棵大树不断地注入给养,让交大之树一天比一天枝繁叶茂。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要肯付出、肯流汗、肯勤奋,就肯定能出成绩,总有一天会出大成绩,沈院士、钱院士、翟院士之所以能从一名助教最后能获得国家最高学术荣誉,与他们持之以恒的勤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荣誉的背后都饱含着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的汗水甚至是无数的学术坎坷。如果全校教师都能像院士、千人、长江、杰青们那样勤奋自强,那我们的交大将是一幅怎样的百舸争流的壮丽画面?我想,真到了那一天,西南交大“大师云集”肯定就可以当之无愧了,交大发展也就日新月异了。
(四)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交大复兴,必须要汇聚起强大的改革发展正能量,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这样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说:体内存在旺盛的正气,邪气就不容易侵犯;邪气之所以侵犯我们的身体,必定是由于正气虚弱。对于学校改革发展而言,同样也是如此,正能量足、正气足,师生员工就会经常受到正激励,改革发展的动力就强、后劲就足,这是保持学校基业长青、实现交大历史性复兴的必备条件。
汇聚正能量、提升发展正气就必须要理顺几个重要关系:一是理顺校院之间的关系,校办院必须要向院办校转变,本学期开始要进一步研究学校人财物权力下放的制度体系,要研究实现院办校的运行机制,学校尊重和保障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学院也要健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无论是从思想上、管理模式上还是教学科研工作上,都要在服从学校发展大局的前提下主动谋划思考、主动靠前作为、积极探索创新。二是理顺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局部利益一时的损失换来的是全局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每一个局部的利益;全局利益受到损害,局部利益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持久保障,这个道理我想每个人都能懂,所以具体到工作中就必须要落实好。三是理顺个人进步与学校振兴之间的关系,学校是全体交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助力交大复兴,每个人每天进步一点,交大每年就会不断呈现新面貌,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应该是主动行为、自觉作为,不能像一些教师五年之内没有任何科研经费、没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却把原因归咎于学校、学院的考核不到位,也不能像有的机关干部习惯于当二传手、只说不干,当甩手掌柜。
四、当前学校发展中的三项既紧迫又重要的工作
老师们、同志们,目前学校发展中就有三项既紧迫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面对并抓紧往前推进:一是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二是峨眉校区定位和落实推进工作,三是120周年校庆工作。这三项工作,是学校近年中除了反复提的学校必须长期坚持抓好的引才引资、人才强校主战略等三大战略、“四大行动计划”以外,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这三项工作,总的来说:
——关于国家实验室建设及挂牌工作。国家实验室代表着国家水平,全国高校中拥有国家实验室的高校凤毛麟角,所以这是学校最大最重要的平台建设,是学校为实现长远发展出大成果、大人才而不懈努力的重要工作,是学校一扫多年来压在师生校友心头的“心霾”、打好未进“985工程”序列翻身仗、突破“985”天然屏障的重要工作,也是我校为国家发展作出交大人的贡献、显示交大人聪明才智的重要工作,更是从根本上奠定我校在轨道交通学科领域龙头地位的重要工作。我们全校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发展的宝贵契机,举全校之力、举全校之人脉来推进落实此项工作。
——关于峨眉校区定位工作。这项工作实际上一直在做,从未停止过。峨眉校区在历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前二十年还是后二十年,都是可圈可点,同时更是很多校友的精神家园和精神依托。当前,峨眉校区的定位与落实推进工作,已经到了不得不统筹考虑的关键时候了。因为,第一,全校资源紧缺、财力紧张,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好峨眉校区,成都校区这边盖楼,一花就是多少亿,花这么多钱,为什么不把峨眉用好!第二,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重视高水平学科建设、改革财政拨款方式、改革招生方式、取消一本和二本等等,这些形势与政策变化逼迫我们对峨眉校区要早日定位、主动谋变。第三,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也就咱们和西南大学还有二本,与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极不相称,今年《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转载的高校招生分数排序,把咱们学校排在二本高校中的第一名,高出二本线90分,影响之坏!我们坚决不要这样的“第一”!办一流大学,就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培养一流的人才,持久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具有卓越的学术竞争力、科技创造力和思想影响力。同时,我也要专门提一下,大家可能担心把峨眉各系划归到成都各学院后,会不会使工科登峰负重而行?对于这一担心,就成都校区各学院局部来说,无疑这个负重肯定是存在的!就类似于原来的软件学院并入原来的计算机学院一样。但这个事情要从“全校一盘棋”的高度来分析、来看待。峨眉校区各系目前如果不消化进总校各学院,难道这支队伍就不存在了吗?我们不能做掩耳盗铃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去主动面对、主动化解。况且,峨眉校区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应该是学校下一步拓展的资源力量!大家要看到这一点,关键是怎么用好的问题。
——关于120周年校庆工作。学校经历了两个甲子,肯定要用好这个时间节点,来进一步总结学校、反思工作、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推进发展,激发全校师生校友的荣誉感、责任感,必须做好校庆各项工作。
对于以上三项重点工作,全校必须高度重视,更具体展开来说,我认为:
(一)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
我校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2004年开始筹建,在铁道部(现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开始启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科技部在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方面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也导致我校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未能挂牌。值得欣慰的是,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很多代表和委员提案和建议有关部门抓紧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特别是俞正声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专题协商会,落实此项工作。目前科技部正会商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抓紧推进,科技部的计划是,年内完成2003年批准建设的第一批6个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的验收,并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国家实验室相关管理办法,随后正式启动下一批试点建设。6月,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副司长雷朝滋先后到学校调研国家实验室建设情况,透露教育部计划先期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并认为我校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具备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的基本条件,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抓紧运行机制体制研究,积极加快筹备国家实验室建设。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以此作为学校近年全校第一重要工作往前推进。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三点:
1.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吃了没能进入“985工程”序列的亏,尽管后来通过努力争取到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但是我们与“985”高校至今始终存在着一道天然屏障,这是我们全校上下心中的痛。目前能够弥补这一缺憾的载体就是国家实验室,如果能顺利完成国家实验室建设验收,我校将成为西部高校中唯一一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重点高校,也将从根本上奠定我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龙头地位。我们必须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契机,举全校之力在人才引进、科研团队建设、科技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确保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成功进入教育部试点,继而成为科技部下一批启动的试点。我们如果抓住了这一重要机会,就一定能以国家实验室这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成果高地彻底打一个“翻身仗”,进而引发一连串的良性“连锁效应”,这将是在西南交大成都时代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顶层设计。我校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建设必须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破解战略性瓶颈为导向,瞄准下一代高速铁路、特种运输装备、超高速交通运输、现代城市有轨交通等重大任务,并以任务为牵引、通过平台支撑,组织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研究、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要充分发挥好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的积极作用,汇聚全校的智慧和力量,跳出学校看国实、跳出行业看国实、跳出中国看国实,真正要有国家水平、国家气派、国家胸怀,从战略高度不断优化和完善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顶层设计,要瞄准中国和世界轨道交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向和其中的重大理论、技术问题,找准关键问题,坚持多学科交叉、多领域交叉,不断凝练新的研究增长点,充分展现出中国水平乃至世界水平,真正发挥好国家实验室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
3.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重点要抓好校内协同创新。教育部不主张联合建设国家实验室,这对于以我为主建设国家实验室是个利好消息。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抓好校内协同创新,构建步调统一、各尽所能、交叉合作、科学高效的工作格局,以校内协同创新推进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我校国家实验室涵盖土木、机械、电气、信息、交通运输、测绘、材料等诸多学科,以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校内一系列重要科研平台为基础,建设好国家实验室的功能平台,必须要用国家实验室来统领全校相关学科、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形成全校一盘棋的良好发展格局。所以说,国家实验室建设不是学校某个或几个教学科研单位的事情,而是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的大事情,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此要有足够共识,干部教师对此也必须要有足够认识,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主动加强协同联动、相互搭台补位,在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为交大复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带动学校整体往前加快发展。
(二)关于峨眉校区定位与落实推进工作
这既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从学校主体迁往成都以来,峨眉校区的定位问题一直是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员工关注、研究的重要问题。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学校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深化所逼以及世界高等教育走向等等大背景下,这一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要确定的时候了。关于峨眉校区定位问题,我也讲三点:
1.全面客观评价峨眉校区两个二十年的发展史。从1964年以来至今,峨眉校区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二十年:峨眉时代二十年和峨眉校区(分校)二十年。
关于第一个二十年的评价问题,我先后在今年的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讲话和“双代会”总结讲话中,专门谈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学校的唐山时代、平越时代书写了交大的辉煌,学校的峨眉时代同样也书写了交大的辉煌,西南交大在峨眉办学这二十年也是成功的,续写了西南交大的辉煌,是对得起交大历史的。峨眉时代学校的条件是很艰苦的,甚至当时年轻教师受地域限制找个对象都很困难,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来了要打个长途电话也要跑到县城,因此流失了不少师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峨眉时代也仍然延续了历史的辉煌,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不乏“两院”院士及大师。所以,我们交大后人不要自我泄气、自我贬低、自我矮化,而要认真总结并发扬。
关于第二个二十年,峨眉校区同样为学校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是校区秉承了老唐院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峨眉分校刚开始运行的时候,整个校区运转费用也就三十万元,后来在全国高校教育经费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校区的运行经费也就三百多万;现在峨眉校区的运行经费也就是1.5个亿,还没有成都校区后勤集团的经费盘子大。在这种条件下把荒凉的峨眉校区发展成有人气、有活力的美丽校园,而且坚持办学、不断提升质量,整个校区有七千多名学生、六百多名教职工,实现了正常运转。二是校区为学校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出了很大贡献,这在全校上下是有共识的。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主要面向铁路行业就业,为学校占领了很大份额的行业市场;第二个是为学校发展保留了一块战略宝地,在当前土地资源日趋稀缺、土地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九里、犀浦校区周围基本上没有可能再新增教育用地了,峨眉校区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守住了一块战略储备办学空间,这是全国其他部属高校所不具备的;事情反过来想,时至今日我们要再要去征一块现成的、山清水秀可立即办学的上千亩熟地,做得到吗?做不到!第三个是校区二十多年的探索,特别是前期提出了校区“3331”发展战略,为今天校区定位方案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峨眉校区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人心所向。现在峨眉校区的定位问题,不是想不想解决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峨眉校区必须要转型提升。
一是大势所趋,国家从2014年就开始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政策要求到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不再区分一本和二本,教育部也明确不希望部属高校办二本专业。同时,大家可能也都注意到了,今年就有很多二本学校的优势专业普遍开始在一本招生,四川省的二本、三本今年开始合并报志愿。换句话说,我们继续在峨眉校区办二本,就意味着峨眉校区可能要与三本院校为伍了。峨眉校区必须要转型升级。
二是形势所迫。我校在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三十年奋斗总目标,提出要实现西南交大历史性伟大复兴。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趋势下,我们应该也必须要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否则我们就无法向历史交待、向师生交待、向校友交待。这个奋斗目标要实现,在我们全校资源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需要全校上下付出艰辛努力和巨大心血,提升峨眉校区并使之成为在实现交大复兴发挥重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上议事日程。我们全校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有这个认识。
三是人心所向。全校上下肯定都希望学校好,希望学校越来越好、综合实力排名越来越靠前。只有学校好了,全校师生员工才会好;学校好了,受益最大的也是包括峨眉校区在内的全校师生员工。所以说,全校上下和广大海内外校友不仅希望成都校区要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同时也希望峨眉校区要转型升级,助力交大复兴。我相信,峨眉校区的教职工也希望校区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希望峨眉校区与成都校区真正实现“平起平坐”。毫无疑问,校区转型升级对于峨眉校区而言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战略契机。
3.峨眉校区转型升级需要全校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稳步推进。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峨眉校区以与成都校区“互补、差异化”为原则定位功能,短期“以实现平稳过渡、给予更多政策与财力支持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缩小与成都校区发展差距、扭转难以留人的劣势”为主,做好校区改革建设发展工作,长期则以“必须与成都校区互补”、“实现高端发展”的思路谋划决策,逐步使峨眉校区成为若干学院所在地、高端培训与研究基地、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同时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等方式为支撑,与乐山市政府合作建设“高端国际教育园”。这为峨眉校区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今年第4次常委(扩大)会议对峨眉校区发展提出了“四不”原则:“坚决不办二本、坚决不办教学型校区、坚决不办独立学院、坚决不卖地”,逐步使峨眉校区成为若干学院所在地、高端培训与研究基地、中外合作办学基地,并作出决定:从2016年7月起停招二本学生。“四不”原则和“三个基地”定位,是对峨眉校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3331”战略的延续和深化,只不过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同时推进的节奏加快了。原来计划用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时间来实现与成都校区办学水平“持平”,现在要用两年、三年来实现了。
对于峨眉校区的转型升级,全校上下必须要众志成城、同心推进。一是学校今后在峨眉校区建设方面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各级干部不能有好事就先考虑成都校区,峨眉校区靠后站,峨眉校区的建设落后于成都校区这是事实,所以要实现峨眉校区转型升级必须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要在“互补”、“差异化”的思路下,今后新建学科、学院、研究院就首先考虑用好峨眉校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国情还不像美国,受各方面限制,大家还是喜欢在大都市办学,不像美国在乡村小镇普遍都能办成世界名校,所以目前看,我们的很多平台、基地放在成都似乎都比放在峨眉有优势,但是要实现学校的总体发展和三校区均衡发展,着眼学校长远目标,就必须要多考虑峨眉校区。二是成都校区的教师要有大局观,更要有奉献精神。峨眉校区与成都校区同样是西南交大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不能认为只要成都校区好了,西南交大就自然而然好了。在峨眉校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成都校区必然需要有一些教师把一部分工作精力、工作时间放在峨眉校区,这是实现成峨两地校区均衡发展不得不进行的工作,没有其他路径可选,所以成都校区的教师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为峨眉校区的转型升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峨眉校区的干部尤其是校区班子,要认清形势、锐意进取,深刻领会校党委的战略意图和良苦用心,始终与学校党委的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不利于峨眉校区转型升级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峨眉校区转型升级的事情坚决不做,带领校区师生员工自强、自信,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水平,不断增强适应发展新常态的本领,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关于把峨眉校区干部、教师吸收进总校大部队后,会不会影响“四大行动计划”,或者说,会不会使“四大行动计划”负重而行?关于这个问题,假期中我想了很多很多,我认为:①假设不吸收、不融入学校大团队,难道这支队伍就不存在了吗?就使学校总体评价上去了吗?这个存在是事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要去不断消化的事实;②这支队伍如果带得好,也可以充实丰富完善总校各个团队,就像我开篇时说的,调动好、发挥好这些力量的积极性,潜在作用不可低估;③不要仅仅看到峨眉校区,总校不是也有883名理工科教师近五年没有任何科研经费吗?峨眉校区不少教师不比这883人弱!所以,关于峨眉校区的问题,全校各学院、各部门一定要坚持“全校一盘棋”,把相关工作一项项做实、做好。
(三)关于120周年校庆工作
建校120周年,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必须要充分用好。我认为,校庆最大的意义无非是两个:一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二是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两条做好了,校庆工作也就成功了。所以,关于120周年校庆工作,我也想主要谈三点:
一是要充分激发全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的荣誉感、责任感。作为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我校历经艰辛、辗转迁移、薪火相传,跨越了三个世纪,一代又一代西南交大人创造了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并在历史上无私支持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孕育和支援了今天许多著名大学(研究院)。今天的交大人不能妄自菲薄、自我矮化,更不能抱怨历史上的某某时间节点未能怎么怎么样,西南交通大学筚路蓝缕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与全国很多历史名校相比,120年来我们经历的艰难困苦要多得多,而交大的前辈们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传承接力,延续光大了“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和“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不断书写交大新的历史篇章。西南交大是一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强悍型高校,更是一所众志成城、不离不弃、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力量型高校。所以,要以120周年校庆为载体,全面增强全校师生和海内外万千校友强烈的母校荣誉感,充分树立“交大自信”,不仅要有历史自信,更要有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
在全面增强荣誉感的同时,更要全面增强责任感。交大荣辱,与每一名交大人息息相关;实现交大历史性伟大复兴,人人有责,每一名交大人都有责任续写交大新的历史辉煌。120周年校庆就是集结号和冲锋号,要通过校庆把全校师生尤其是海内外广大校友聚集到母校周围,让每一位交大人都有机会和平台,为母校下一甲子实现历史性复兴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务必要把工作做细、做扎实,特别是校友工作,不能只是做个大概或者差不多就行了。要加强校友信息搜集、整理和校友的联络沟通工作,校友工作不能有“势力眼”、“功利心”,要关注每一位校友,无论他们现在事业发展如何、未来发展如何,关键时候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更要关注和关心青年校友,要关注困难校友,在他们人生中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母校应该给予他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援。。今年我在“双代会”上的总结讲话就举了两个年轻校友为母校捐款的例子,虽然毕业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稍有成就之时首先想到了母校,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我们要积极保护好校友们的这份爱校热情,激励全校师生和其他校友延续和弘扬爱校荣校的这份情怀。
二是要全面总结反思120年的办学历史,为的是更好地展望学校下一个120年。我想我们的120周年校庆应该走出“中国式校庆”的窠臼,不能为了校庆而校庆,不能是仅仅热热闹闹搞个庆典大会唱唱赞歌、搞点学术活动和文体活动就结束了,而应有“冷思考”,要以校庆为契机总结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发展,从而实现超越狭义上的校庆意义,彰显今天的西南交大人的责任与担当,这样的校庆才有更高价值,才令人印象深刻。全校上下和广大校友都期待学校能够基业长青、重振唐院雄风,这是今日的交大人和明日的交大人不懈努力的重要使命。经常“回头看”,才能更好地往前走。我们既要对历史负责,更要对现实和未来负责。“回头看”就是要总结过去120年有哪些经验、哪些教训,要反思哪些好的做法我们已经丢失了、哪些做法已经不合乎时代要求了、又有哪些教训我们还没有吸取,要回答清楚我们获得了什么、丢失了什么、亟需的是什么,接力开创下一个一百二十年又需要战略布局什么。
三是做好120周年校庆工作要全校一盘棋、统筹推进。校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单依靠校庆工作办公室、对外合作与联络处等个别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协调推进,更多的要依靠各个学院的力量和海内外各地校友会的力量,尤其是各个学院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实现校院两级联动。学院层面筹备校庆的各项工作还没有全面动起来,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各个学院的工作都千头万绪、精力有限。我想强调的是,第一,各个学院筹备校庆的各项工作一定要与学院的中心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与学院的改革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校庆工作作为推进学院快速发展的有效平台和载体,不要把校庆工作与学院的中心工作对立起来。第二,各个学院要在学校的主导下强化“一盘棋”的思想,统筹推进校庆有关工作,不能各自为战。第三,要调动好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20周年校庆是全校上下共同的大事、喜事,不仅仅是哪个部门的事或那一部分人的事。广大师生员工必须要广泛参与其中,不能只当观众,而要主动走上校庆工作的舞台,找准角色定位,演好各自角色,让校庆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共同的“嘉年华”。校院两级在推进校庆筹备工作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师生员工们主动参与进来、主动发挥作用,激励全校上下积极为迎接学校建校120周年献礼,做西南交大合格的历史传承者和开创者。
五、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众志成城、复兴交大
老师们、同志们!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讲过: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在实现交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遇到问题却绕着走,而不敢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交大复兴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学校自身问题的过程,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把一个个问题解决了,学校也就越来越强大了。历史选择了我们作为今日交大的历史传承人,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赋予了我们历史的责任。我们当不辱使命、奋勇前行,正如汪国真先生诗中所讲“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靠实,事业靠干。讲实话是硬本事,干实事是真功夫。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已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任务举措,既是一份实现历史性复兴的时间表、路线图,更是对历史、对师生、对校友的一份庄严承诺。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在做什么,每天都在关注学校又有什么新变化、新进步,我们不能辜负师生校友的期望和重托。兑现承诺的唯一有效手段,就是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地把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点点按时落到实处,让师生和校友看到我们共产党人的认真与担当。全校共产党员、各级干部要胸怀历史、胸怀大局、胸怀未来,按照总书记说的“对待事业要有愚公移山的意志,有老黄牛吃苦耐劳的精神,着眼于大局,立足于小事,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不求一时之功,不贪一时之利,不图一时之名,按照办学规律办事,扎扎实实往前走,埋头苦干讲奉献,团结一致往前看,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老师们,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所以说,越是在发展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越是在任务艰巨的情况,全校上下越是要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往前看,不仅校院两级班子要团结,党内党外要团结、学院内部要团结,同时学院间也要团结、学院与部处之间要团结、师生员工之间也要团结,珍惜一起工作学习的缘分,众志成城地推进学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全校上下要团结就要坚决维护和执行中央和校党委的决策,保持一个步调、坚持一个声音,不能为了局部小利益损害整体大利益,更不能为了既得利益而阻碍学校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从学校层面,我们要把蛋糕做好做大,同时要把蛋糕分好,更要保持蛋糕不变质。但改革肯定要触及一部分人的现有利益,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在个人层面上,对学校也要多一些理解与支持。改革中的阵痛是为了学校的明天更加美好,也是为了师生员工的明天更美好;改革中的痛,是改革掉阻碍学校发展的“慵懒散浮拖”。如果这种痛,学校和学院都不敢涉及,那不就是鼓励落后了吗?学校还怎么发展?所以,全校上下团结一致的目的一定是往前看,往前看才能深刻理解学校党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意图,也才能认识到眼前利益的损失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思想统一是实现团结的关键基石,全校上下在学校改革发展大局面前不能糊涂,关键时刻更要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把各自最优秀的一面带入学校下一个“双甲子”!
老师们、同志们!7月份徐校长和我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25次全体会议,在会上刘延东副总理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舞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全体干部要珍惜机会、勇挑重担、勇于担当,不辜负全体师生校友对我们的期盼与重托。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讲:“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我们全校上下必须沿着党的十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学校发展的具体方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于担当、奋发有为、舍我其谁、人在阵地在的坚强决心和信心,真抓实干,为实现学校全面复兴而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